虚拟洗钱行为些弯绕定中的那法认货币弯绕司
在这个数字货币大行其道的时代,新型犯罪手段花样百出。最近接触了不少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诈骗"洗钱"的案件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。2021年"两高一部"出台的《意见(二)》确实给这类案件提供了法律武器,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:诈骗团伙让受害者把钱打到某个"投资顾问"的账户,说是用于购买比特币进行"高收益理财"。其实这个"顾问"就是个二道贩子,专门帮诈骗集团把赃款换成虚拟币。这类案件最难办的就是怎么给中间人定罪 - 是诈骗共犯?还是单纯的洗钱? 1. 钱到底算不算"赃款":就像去年那个假炒股平台案,受害者交的"会员费"是诈骗所得,但投入的"炒股本金"就不能算。这中间的界限,有时候连办案民警都搞不清。 2. 时间节点怎么把握:诈骗既遂前帮忙转移资金是共犯,既遂后就是洗钱。但问题是,有些平台受害者还能操作账户资金,这就很考验法官的判断了。 3. 主观故意怎么证明:很多中间人装糊涂,说"我就是个搬砖的,不知道他们在诈骗"。这时候就得看他平时聊天记录、转账方式这些细节。 经过这几年办案,我总结出几个要点: 首先得看这笔钱是不是真的"脏"了 - 要有财产价值、来路不正、确定归犯罪分子所有。 其次要抓准诈骗既遂这个分水岭:被害人失去控制前是共犯,之后就是洗钱。 最后要重点查主观方面:有没有事前勾连?知不知道具体在骗人?这些都需要结合微信聊天、转账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。 光靠法律打击还不够。最近我们跟监管部门合作,开发了虚拟货币交易监测系统,确实抓到了不少可疑线索。但最关键还是要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- 那些承诺"稳赚不赔"的投资,十个有九个都是坑。 (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成果,由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完成)一、虚拟货币洗钱:披着科技外衣的犯罪帮凶
二、司法认定中的三大难题
三、办案心得:主客观要兼顾
四、治理需要多管齐下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又双叒叕跌了?这次真的见底了吗?
- 比特币闪电网络野蛮生长:两年暴涨12倍的秘密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通胀阴云下能否守住关键支撑?
- Loom Network暴涨400%!这匹黑马能杀入加密货币百强榜吗?
- 8月2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透过迷雾看清BTC和ETH的真实走向
- 莱特币遭遇滑铁卢:65美元成多空分水岭
- 大资金为何仍在比特币市场豪赌?资深分析师告诉你真相
- 比特币要飞7万刀?技术派画出的海飞丝靠谱吗
- 9月14日加密货币市场分析:BTC和ETH该何去何从?
- 比特币的定海神针:老韭菜如何撑起市场信心
- 资深加密投资者眼中的下一波浪潮:六大不可错过的趋势
- 196天后大饼又要闹饥荒!老韭菜教你如何在这轮减半行情中分一杯羹
- Web3的未来: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
- 闪电网络逆势爆发:2年增长12倍,比特币支付迎来春天?
- dYdX创始人的心声:我们不只是Cosmos生态的附庸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10月9日行情走势深度解读
- 比特币的黄金时代再次降临?历史性信号暗示新一轮暴涨
- 比特币的疯狂过山车:一个投资狂人的自白
- 从friend.tech爆红看社交革命:传统巨头VS加密新贵的较量
- 当Web2遇见Web3:一场关于未来工作的思想碰撞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