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救定币的意起国债字稳外崛市场世主数
曾经被视为"避风港"的美国国债市场,如今正经历着一场风暴。作为见证者,我不得不感慨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 - 那个被机构投资者奉为圭臬的国债市场,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。 最近翻看iShares长期国债ETF($TLT)的数据时,我着实吃了一惊。5年22%的跌幅,从2020年高点算起更是接近腰斩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和一位华尔街老友的谈话:"现在连国债都不能稳稳当当地赚钱了。"他当时的话里透着无奈。 问题的根源其实很老套 - 供给太多,买家太少。记得Semafor的Liz Hoffman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:现在的美国国债市场就像是超市里堆积如山的临期商品,打折都卖不动。政府为了弥补赤字不断发债,可传统的"大客户"们却纷纷离场。这种状况不禁让我想起2013年的"削减恐慌",只是这次的情况更为棘手。 十年前,中国和日本还是美国国债的"死忠粉"。但最近整理数据时发现,这两个国家的持有量加起来缩水了近七成。这就像是一支球队失去了最忠诚的球迷,场面确实很难看。我注意到这些传统买家似乎在重新思考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,毕竟谁也不想当最后的接盘侠。 就在这时候,金融科技圈杀出了一匹黑马 - 稳定币发行商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他们跻身美国国债前20大持有人时,我还以为是数据出错了。这些"数字原住民"现在持有的国债规模已经超过了不少主权国家,这个事实本身就足够魔幻。 虽然目前日本和中国仍是榜单上的老大,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。最近参加一个金融科技论坛时,就有专家半开玩笑地说:"再过几年,Tether可能比日本央行还了解美国国债市场。"这话虽然夸张,但不无道理。数字货币和传统金融的边界,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打破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金融周期的人,我从未想过会看到这样的场景。但市场就是这样,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惊喜(或者惊吓)。或许再过十年回看今天,我们会发现稳定币对国债市场的"入侵",正是金融数字化浪潮中最具标志性的一幕。传统避险资产的神话破灭
供需失衡的恶性循环
传统买家的集体撤退
稳定币的意外上位
数字时代的金融新常态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安全事件频发与行业新动向
- 全球区块链精英即将齐聚迪拜!这场盛会你不能错过
- 预见未来金融:2023亚洲金融科技节深度体验指南
- 市场风云:比特币以太坊强势上攻,多头格局稳固
- 比特币的十字路口:是重生还是沉沦?
- Zora Network:NFT界的低调王者,6000万美元融资背后藏着什么?
- 加密巨鲸的惊人操盘:200%暴利背后暗藏玄机
- Web3游戏正在经历的去投机化蜕变
- 比特币真要冲破10万美元大关?这位神准分析师给出惊人预测
- 当人们谈论机构进场时,究竟指的是哪些机构?
- 比特币软分叉:一场温和的革命
- Variant创始人奖学金计划:12个让你眼前一亮的基建与DeFi项目
- 揭秘Modular:从LLVM到AI引擎的革命之路
- Circle十年沉浮录:一位稳定币先驱的深度思考
- 赵秦川:坚持原有空单策略 把握回调做多良机
- 游戏界的狂欢夜:CoinMusme携手Oasys与Pacific Meta燃爆东京游戏展前夜
- 预见未来金融:2023亚洲金融科技节深度体验指南
- 柴犬币真能冲到89美分?这个疯狂预测靠谱吗?
- 市场沉思录:当行情遇上人生哲学
- 搜索
-